| 先验知识:需要理解中央银行运行的基本规则,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央行对于经济的作用。

questions

  1. 为什么央行管控的数字货币先产生于中国?
  2. 为什么当前模式下一定会通向更为垂直的货币管控?
  3. 此种模式下的优缺点是什么?
  4. 个人应该何去何从?

0x00 为什么央行管控的数字货币先产生于中国?

因为中央银行信用扩张已经到极限。那么极限的尽头是什么结局呢?

中国中央银行的体系在极大程度上借鉴并学习了国外先进央行的体系。在此需要明确下中国央行对于 M2 货币的定义与美国之类的 M2 货币的定义的不同。正因为不同,所以在计算中国 M2 广义货币的时候,需要明确计算的内容,才能得知信用扩张真实杠杆率。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

基础货币 = 真实准备金 + 再贷款派生资金 + 货币现金

杠杆率 = 真实准备金 / m2 货币供应量 ≈ 21 其实问题就变得很明显,只需要用户要求取出 5% 的存款,就可以引发挤兑风潮。

而实际上央行真实准备金 = 超额准备金 + 法定准备金,只有超额准备金是可以随时结算,其余的作为法定准备金,不可以动用。 因此可以计算出真正的信用扩张倍率应该是 70 倍。所以严格意义算,并不是 5% 出发挤兑,而是可能不到 1% 的总存款比例被 用户要求取出就会引发挤兑。

挤兑链条:地方中小银行 -> 较大商业银行 -> 系统性商业银行 -> 央行

随着链条的传导,最终受损的还是储户。( 简单粗暴的理解,银行欠了你的钱,没钱还,而这也为什么是你的资产需要真的是资产,而不能是别人的负债的原因。) 再如此风险敞口信用扩张的前提下,中国央行率先推出数字人民币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0x01 为什么当前模式下一定会通向更为垂直的货币管控?

部分准备金永恒的殇 – 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

在面临如此严峻形势下,那么应该如何去修补该系统运行的风险呢? 核心:不提供资金外流的选项就可以。

  1. 不应该拥有提现功能(只能互相转账,此时并不会改变央行的账本)

所以相对应的可以看到银行的应对策略

  1. 限制大额取款以及限制取款次数。
  2. 不定时限制贵金属交易。以及友善的提醒交易风险。
  3. 外汇管制。
  4. 掣肘三方支付。

再来思考下如果数字人民币发行后的基本操作

  1. 信用扩张 -> 直接修改账本
  2. 发放福利 -> 直接空投相对应账户 ticket
  3. 存款利率 -> 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存款如同大额资金管理,需要收管理费,引(qiang)导(po)用户消费。

那么: “你”应该去哪里?

0x02 央行管控的数字货币优缺点是什么?

  1. 优点:
    1. 如你在新闻用所见的所有溢美之词。
  2. 缺点:
    1. 无限的信用扩张。
    2. 更加泡沫化的未来。
    3. 更加难以翻身的个体。
    4. 更多为本不应该买单的后果买单。

0x03 个人应该何去何从?

学会分辨何为真正的资产,并且学会藏其于无形。

0x04 安全性与稳定性?

  1. 数字人民币系统设计风险
    1. 如果将其看作央行的一场社会实验,在信用无限扩张之后,社会稳定性未知。
    2. 同样,在无限扩张之后,它暗中标好的价格真的是我们能支付得起的吗?它造成的后果真的应该由每个个体承担吗?
  2. 技术带来的未知风险
    1. 具体技术细节,并不透露,因此风险暂不可知。如同商业银行打包售卖的 ABS 一样,对于投资者来讲,纸面风险并不等于实际风险。
    2. 内部作恶。

参考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网传DC/EP信息为测试内容 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